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5-17 17:14:18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锦集9篇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锦集9篇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学龄前的幼儿可以说是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着周围世界。体育活动时,发现孩子们在玩独角兽的游戏很是起劲,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接触到的"物体平衡性"现象,见他们对此很感兴趣,于是就设计了探索活动《怎样使它站得稳》以此引导幼儿探索、发现。

活动目标:

1、启发幼儿动脑筋的能力,能发现物体"站得稳"的原因。

2、幼儿能尝试在操作中找出让物体"站得稳"的方法。

3、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

1、毛巾、卡纸、铅笔、魔尺、吸管、电线、插接玩具、书等站不稳的物品。

2、积木、纸盒、橡皮泥、纸筒、皮筋等站得稳的辅助材料。

活动重点:使用变行和帮助的方法使本来站不稳的物体站稳,并能大胆的说出使他站稳的方法。

活动难点:幼儿用皮筋把几只铅笔扎起来,下面打开成一个三角形或多边形,使铅笔能稳稳的站住。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活动请幼儿一起玩游戏《大风吹》。

老师扮演大风,幼儿扮演小树,看谁能稳稳的站住。

二、幼儿观察认识物品并首次尝试使物品站起来。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玩了站得稳的游戏,好不好玩?

幼儿:好玩。

师:桌子上的东西也说要来玩这个游戏,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好吗?

幼儿:好。

1、请幼儿试试什么东西能站得稳,并说说是怎样使它站起来的?

2、请幼儿说说站得稳的原因?

教师归纳总结:底部宽而平的物体能站的稳。

三、请幼儿再次尝试使没有站起来的物品站起来。

尝试后再次讨论站起来的方法。(引导幼儿用变形的方法使它站得稳。)

总结:电线、魔尺、卡纸等物品能用变形的方法使它底部面积增大、变平,这样就能稳稳的站住了。

四、引导幼儿尝试借助别的东西使物品站起来。

请幼儿说说用的是什么办法?

师生共同归纳:如筷子用橡皮筋扎一头,另一头撑成三角形;吸管可以插在橡皮泥里;毛巾可以卷好放在纸筒里等等。

五、游戏《大风吹》结束活动。

教师扮演大风,幼儿扮演独角兽,请幼儿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使自己在大风吹来时能稳稳的站住。

活动延伸:

请幼儿去试试各种各样的物品,看看还能用什么方法使站不稳的东西稳稳的站住,并能大胆的将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说给小朋友听。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设汁意图:

大班幼儿已初步知道眼睛的用处,但还不知道如何保护眼睛。经观察,有些幼儿不注意眼睛的卫生,常用脏手、脏手帕揉眼睛;看书、画画常常不注意姿势,眼睛离书本很近。尤其是有些幼儿在家里几乎每天看电视,而且看的时间较长,离电视屏幕很近,有的甚至躺在床上看。设计本活动目的在于让幼儿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知道保护眼睛的基本方法。并求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向家里人了解眼睛近视或生眼病的原因。

2.保护眼睛为内容的图片4张。儿歌“小医生”的录音带、录音机。

3.请好一位眼科医生。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请幼儿猜谜语:“上边毛,下边毛,当中一粒黑葡萄。”要求幼儿在自己身上找一找是什么东西。幼儿个别回答)

请幼儿闭一会儿眼睛,然后提问:假如眼睛看不见,你会怎么样?

小结:我们学习,生活、劳动都要有一双好眼睛。

二、怎样保护眼睛

1.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的人要戴眼镜,眼睛近视或生眼病会感到怎么样。

2.逐张出示图片,内容分别为:写字画画时坐姿要正确;看书以后向窗外远眺;不用脏手、脏手帕揉眼睛;看电视要离开一定的距离,时间不能太长。请幼儿看图讲出内容,并联系自己,说说平时有没有像图片上的小朋友那样做。

3.请一位眼科医生讲讲怎样保护眼睛,并检查几位小朋友的眼睛,根据检查情况,提醒幼儿应注意什么。

小结:保护眼睛的正确方法。

三、欣赏儿歌“小医生”,进一步掌握保护眼睛的方法。

介绍班里开展“保护眼睛”的活动情况,通过校信通给家长联系,请家长配合老师共同做好保护幼儿眼睛的工作,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采光好、桌椅高低合适的学习场所,平时注意孩子的用眼卫生,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随时纠正幼儿用眼的一些不良卫生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体验探索的乐趣。

教学准备:冰块若干 干湿毛巾两块 脸盆4个 镜子每人一个 灯笼一个 电水壶一把

热水许多 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水在自然界存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种状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灯笼请幼儿猜灯谜:不洗不脏,越洗越脏,洗它不能吃,不洗反能尝.(水)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提问问题:

1、水能变成什么?

2、天上为什么下雨?

3、出示干湿毛巾请幼儿讨论湿毛巾怎样变干,毛巾上的水哪去了?

小结:小朋友说了那么多水的变化到底水是怎么变得呢?小朋友做实验后就明白了。

二、做实验

实验一把冰块放到热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了水

实验二教师在电壶中加少量的水并加热,请幼儿讨论水加热变成什么?并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教师小结: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实验三首先让幼儿摸一下镜子的感觉,照一照自己在镜子里的样子,然后把镜子放到热水盆上面一会儿,观察镜子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幼儿自由讨论并把结果记录纸上。

教师小结:水蒸汽遇冷变成水。

请几名幼儿把画好的统计表讲解一下并对做的比较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教师小结:冰受热变成水,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三、观看媒体课件

观看多媒体课件《小水滴的旅行》边看边提问:

小水滴的家是什么地方?太阳公公放出万道金光小水滴发生了什么变化?冷风一吹水蒸气变什么什么?冷风继续吹云彩里 ……此处隐藏1251个字……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2、提问: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

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3、讨论:想一想,你见过、用过、玩过的哪些东西里有空气?

4、总结。

三、 尝试活动:手帕的变化

1、请幼儿每人拿一玻璃杯,让他们看看杯子里有东西吗?(杯子里没有东西,杯子是空的)

2、请幼儿将手帕塞入杯底,把杯子倒扣着压入水下,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教师个别指导幼儿按要求进行操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

3、讨论:手帕为什么没有湿?水为什么进不了杯了?杯子里有什么东西不让水进去呢?

4、请幼儿将手帕放入杯底,然后将茶杯倒扣倾余着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同时提醒幼儿观察手帕的变化,并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5、讨论:

第一次手帕为什么没湿?

第二次手帕为什么湿了呢?

6、总结。

四、 活动延伸

将一只昆虫和一盆花分别放在密封的容器中,观察它们的变化。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活动设计

生活化科学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反映了科学经验与生活现象的完美结合,“顶一顶”来自于孩子们的自发游戏,一些物品顶在头上很好玩,做一个集体探究活动帮助孩子实现从“玩一玩”到“想一想”到“谛悟其中奥妙”的无痕递进。

活动目标

1、探索“顶”的方法,感知不同物体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支点,积累使物体保持空中平衡的相关经验。

2、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物的乐趣。

3、感受顶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顶物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杂技节目《顶物》PPT;轻音乐《安妮的仙境》。

2、幼儿操作材料:①正方形纸板每人一张;②不规则纸板每人一张;③可以顶起来的生活用品若干;④顶物的工具:记号笔、牙膏盒、矿泉水瓶、彩色纸棒等。

3、红绿小圆点每人2个;水彩笔;工具盒5只。

活动过程

一、设问引出,初次体验顶纸板。

1、教师:今天我们用纸板玩一个有趣的游戏,看谁能把纸板稳稳地顶起来。

2、请个别幼儿尝试,师。

二、第一次探索:顶正方形纸板,发现神奇的点。

1、交待操作要求:用多种工具把正方形纸板顶起来。

2、幼儿尝试顶纸板,师巡回指导

3、集体验证,分享成功的经验

4、引导幼儿发现神奇的点。

三、第二次探索:顶不规则纸板,寻找神奇的点。

1、不一样的纸板,幼儿猜想并记录。

2、尝试中找到神奇的点并记录。

3、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4、:只要找到神奇的点,就能把物品稳稳地顶起来。

四、应用:生活中的“顶一顶”。

1、(出示PPT)观看杂技表演。教师。

2、学做杂技演员顶球,感知另一种动态的平衡。

五、表演游戏:我们也来“顶一顶”。

1、幼儿自由组合生活用品尝试顶物。

2、在音乐声中上台表演,体验成功的快乐。

大班科学教案 篇9

设计意图

科学活动“插花”,是我们对导向式教学活动进行的一次尝试。“插花”来源于生活,先抛给幼儿一个明确的任务——“插花”,让幼儿围绕任务去尝试探索,从中发现问题——“怎么插花瓶都会倒”,教师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怎样使花瓶不倒”,并提供材料支持幼儿完成。探索过程对幼儿很有挑战性,“任务=材料+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发现物体不易倒的原因。

2、探索多种使物体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的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形成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的意识,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每组矿泉水瓶、娃哈哈瓶、塑料花、泡沫块、小石头、橡皮泥、各种盘子、盖子、硬板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抛出任务“插花”,发现花瓶易倒,引起探索兴趣

1、师:老师做了很多花,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花一朵一朵插在花瓶里(矿泉水瓶)。

2、教师请一幼儿将三朵花插在瓶子里,提问:花插在花瓶里,出现什么情况?(花瓶很容易倒)

二、初步探索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在比较中了解不易倒的原因

1、师:今天带来的花瓶都是容易倒的,我们要想办法使花瓶不易倒。我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等会每人拿一朵花插在一个花瓶里,请你们用最短的时间使“花瓶”不易倒。如果你成功了就请你贴上自己的号码,将花瓶放在花坛上(地面有条线)。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观察。

3、幼儿操作后交流。

师:风来了,要看看谁的花瓶比较稳固。(用纸对每个花瓶扇一扇)

预设:

幼儿行为一:同样装了石头,一个倒了,而另一个不倒。

教师的对策:拿出来比较。

师:刚才用了同样的风力、为什么都装了石头的花瓶,一个倒了一个没倒呢?

幼:因为这个瓶子石头装得比较少……

师小结:对,石头装多了就比较重,能使花瓶更稳固。

幼儿行为二:用光碟,一个放上面,一个放下面。

教师的对策:

师:这两个都是用了“光碟”。这个为什么倒了,而这个不倒呢?

幼:一个放在上面,一个放在下面。

师小结:对,重的放在上面反而更容易倒,而粘在下面使花瓶的底盘变大了。

三、探索多种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培养探究意识1、师:桌上还有很多材料,这回要请你想出跟刚才不一样的方法去试一试,你可以使多个花瓶站稳,比比谁想的办法最有创意。在花瓶上也贴上自己的号码。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指导。(孩子可以想出两个以上办法)

3、交流讨论。师:我们来看看你们都用了哪些办法。

预设:

幼儿行为一:会用多种材料,探索出不同的使花瓶不易倒的方法。如:增加重量、使底盘变大、将花站直。

教师对策:考虑进人下一环节“探索不借助材料,使花瓶不倒”,对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发展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幼儿行为二:大多数幼儿都采用增加重量一种方法。

教师对策:调整计划,改变原先预设的第四环节,改为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继续探索用不同的材料使花瓶不易倒。

四、不借助其他材料,探索使花瓶不倒的原因,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能力1、师:现在桌上就只有许多花和花瓶,你们有没有什么办法使花瓶不易倒?

2、幼自由探索。

3、展示几种成功的方法。如:将几束花插在一个瓶子里,将小瓶放在大瓶里再插上花。

师:我也有一种方法可以使花瓶不倒(教师将花茎折短再插在花瓶里),知道为什么吗?我们在区角活动中再去试一试是什么原因。

《【实用】大班科学教案锦集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