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教学反思

时间:2024-05-02 20:44:28
《插秧》教学反思

《插秧》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插秧》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插秧》教学反思1

《插秧》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首篇幅短小而有意境的儿歌。儿歌通过比喻和想象,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过程,诗话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话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面,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美,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通过在初学诗歌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知水田如镜和农民插秧等事物,然后边范读边板画文中的插图。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平如镜的水田映照出这片美景……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诗般的意境。

在认识了本课的生字以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小组说:“我们小组想好好读几遍课文,要读得有感情,再把课文背下来。”有的小组说:“我们想把农民伯伯插秧的情景演出来。”有的小组说:“我们画画好,我们可以把农民插秧的美景画下来。”还有的小组说:“我们可以这首小儿歌进行改编。”于是,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室里更是呈现出浓烈的学习氛围。汇报时,各小组展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更结合自己小组对课文的理解,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这一节课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和指令性。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而是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我喜欢我才选择”,既然是喜欢的选择,自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那么学习的兴趣、求知的积极性也就无须老师用尽各种办法来激发。所以孩子们的思维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他们的作品非常出色,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插秧》教学反思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让一堂课生动、有效的关键所在,而情境教学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孩子们很快地入情入境,从而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能轻松地教,轻松地学。其实情境不需要太复杂,一首音乐、一段画面、一个游戏,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都能很好地创设一段情境,在《插秧》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较多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画面

在初读课文之前,我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插图,在引导同学们按顺序观察画面的同时,也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如画的景中,为同学们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在理解完课文之后,一句“想不想看看农民伯伯插完了的秧田是什么样的?”,几幅美丽的水田图片,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在享受到了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二、音乐

班上的孩子最喜欢听音乐了,为了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我常常会为他们放上一段音乐,让他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边读边想象,本篇文章虽然很短,但配上音乐的孩子们的朗读舒缓轻柔,让人听了不由得暗暗赞叹。

三、游戏

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孩子是需要激励的。课前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比赛游戏:“今天呀,老师想和一(3)班所有的同学比一比。”在宣布比赛规则的同时,等于让他们进入了一个竞争的情境,同时也是给孩子们一个正面的引导,引导他们上课应该怎么做,学习应该如何学。孩子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个个都竭力制约自己,一堂课下来都不用我怎么去维持纪律,效果非常好。

在识字环节当中,我也用了一个猜字小游戏,我猜,让他们评判。我故意猜错一些字,也故意做出惊奇的样子,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认字的热情、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四、手势

情境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手势也可以创设一段情境。语文天地里有好多的“金钥匙”,对孩子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何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强调、巩固这些“金钥匙”,其实有时一个小小的手势就行了。如在要求孩子们边读边想象时,我伸出手,说:“来,给你们这把金钥匙。”一个手势就好像真的把金钥匙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好像真的是拿着这把金钥匙在朗读,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巩固了学习方法。

在文章的拓展部份,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从讲台上走下来,用手指着光洁的地板,装作惊奇的样子说:“哇,水田的水这么清呀!还照到了什么呀?”孩子们也从刚刚开始的惊奇转到兴趣盎然,纷纷地把自己的想象说了出来,还按照课文的样子做了一首小诗,并且是毫不费力。

一堂课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我没有费尽心思去维持课堂纪律,没有疲惫不堪地拉着孩子们顺着我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了课文,识记了生字,发挥了想象,还巩固、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我想,这无不是情境教学的巨大魅力。

《插秧》教学反思3

在教学《插秧》一课时,插秧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是很陌生的,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水田、插秧等词语,我特意找来江南农民插秧的录像片放给学生看,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词义,读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当小作者,续写课文,并配上插图,大家兴致很高,纷纷写文配画,不久,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书画作品就诞生了。

我们在班里做了书画展,同学们进行了交流。我觉得在这节课里,同学们思维活跃,他们的想象不管对或错,画的好或坏,都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想象是创新的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边的,它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所以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下面是我班学生自己续写的文章: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草地,映照着麦田,映照着天空,映照着大树。 农民在插秧,插在草地上,插在麦田上,插在天空上,插在大树上。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彩虹,映照着白云,映照着飞机,映照着小鸟。 农民在插秧,插在小鸟上,插在飞机上,插在白云上,插在彩虹上。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自己,映照着小鱼,映照着大楼,映照着小草。 农民在插秧,插在影子上,插在小鱼上,插在大楼上,插在小草上。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花朵,映照着高楼,映照着青山,映照着飞机。 农民在插秧,插在花朵上,插在高楼上,插在青山上,插在飞机上。 水田是镜子,映照着春天,映照着春雨,映照着月亮,映照着星星。 水田是大澡盆,洗着青山,洗着白云,洗着青山,洗着绿树。 农民在洗澡,躺在绿树上,躺在青山上,躺在白云上,躺在蓝天上。 水田是水池,鸭子在洗澡,小鱼在游玩,小朋友在追打着玩。 水田是玻璃,透出了太阳,透出了楼房,透出了小鸟,透出了彩虹。 水田是画板,农民在 ……此处隐藏1958个字……,因为本课四段文字都以设问的形式谋篇布局。

在诗中,人与树、人与鸟、老树与小鸟,彼此之间相互依存、和睦相处,充分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理念,一层一层不断地追问。加之课文插图很能激发学生想像,学生读熟课文后,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都读得非常好,在学生的强烈要求下,我们的“朗诵会”开始了。其间加进了学生生动的评价活动,学生学会了用欣赏的目光看待伙伴,评价语言也十分丰富:“他读得很有感情”、“他读得声音很响亮,就是有点儿快”、“他读得很不错”……朗诵会结束时,学生还评出了最佳“表演者”。

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前提是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教师欣赏学生,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对他们的闪光点与进步之处,都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要从正面加以引导。

如本班有一位学生,他识起字来很困难,总是记不住,但他的字却写得十分漂亮,于是我就在班内积极地评价他:“××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老师很欣赏他写的字。”这时他内心的成功感、自豪感促使他这一节课有了主动学习的愿望,乐于学习了,而且还认识了不少字。再如:我在课后反思时,将课堂中每一位学生的精彩话语都收集下来,在班内设计了一处“说话天地”,开展“比比谁说得好”活动,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展示自我、欣赏自己、欣赏他人。同时,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识字天地(让他们每天都读一读精彩话语)。

我的这一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他们都乐于参与这一活动,并能将学到的优美词语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话语中,语言越来越丰富了。因此,教师在实施评价时,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课程中,我与学生共同感受着教育的美,与学生共同追求着美,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插秧》教学反思5

本人执教内容为一年级下册第三主题单元春天的第二篇主体课文《插秧》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有: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感受春天 的美、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仿说儿歌;有感情朗读并初步背诵课文;认读本课的8个生字插、秧、农、民、镜、映、照、蓝,并自主识记,重点书写 农、民二字。

本课时的教学设计特点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突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本课时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出现不多,但精当有效、点到为止,真正做 到是与课堂教学整合、为教学所需而用。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乡村的自然景观及农民真人插秧图。使学生对插秧有了一个初步的、逼真的认识。二是教师极 为注意教学语言的设计。本课时教师的每一段话都是精心设计的,而非卖弄辞藻。如何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感受到春天的美、自然的美、人的劳动之美,教师除 注重课件的形象牵引外,还非常注重语言的情感牵引:开课时教师对春天的娓娓描述之语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春天中,课中教师一段贴近孩子生活的独白把学生引进 了乡村中,置身于放风筝的快乐时光中,为后面的仿说做好了很好的铺垫。三是生字教学扎实有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本课的生字教学,在识字 方面以听读识字、随文识字为主、拼音识字为辅,在记字方面以学生探究为主、教师提示为辅,在巩固生字方面突出学生的主体合作,形式多样,学生识字热情高 涨。四是本课时引进了目前先进的教学方式EEPO教学方式,强调教育要讲效率、过程要优化。

1、教师注重课前与学生进行课中行为规范的约定训练,以无 声的体态语言来代替有声的约定,节省了时间;

2、教师注重了课中动静的转换,间隔一定时间让学生小动、大动,始终使学生保持高涨的热情状态;

3、教师在知 识点的落实上强调次数强化,如识字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让学生反复看、读生字,又通过读句卡、词卡、字卡,出示字卡、同桌互检来强化。

本节课的亮点有两个:

(一)生字教学中卡片老调新唱的独特使用。卡片虽然较为传统,但用得好,十分有效。我在本课中,一通过教师多次出字卡、词卡、句 卡,让学生反复读;二通过学生之间使用生字卡进行互检、根据老师的发音出示字卡,达到逐个学生逐个字落实。三在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字卡的同时, 将扩词、说句等训练内容贯穿其中,如通过农民一词引出渔民、灾民等词,通过对现场环境的观察使用照、蓝来进行说句训练,巧妙的将语文 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将识字的重难点的突破贯穿其中,如让同座互检区别形近字秧和映,并说说是如何识记的等。

(二)运用EEPO方式的理念指 导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如注重师生间的约定和规则、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赞扬与激励的有效实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不足之处是 对学生的随堂启发有时过于心急或措辞不当,没能充分使学生的思维能多向进行。

《插秧》教学反思6

在高老师的启发下,我把小组合作的方法运用到了课堂当中。第一课时总体进行得很顺利,各个环节扣得很紧。本课课文是没有注音的,但由于生字不多且较为简单,所以我仍然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揭题时就解决“插”“秧”两个字,并引导学生标注小节号。教师先范读课文,学生有一个整体感受以后,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并圈出有困难的生字。出示生字词认读,读熟以后再自读课文,同桌两人互读并打分,再有目的的抽读各种分数的学生朗读,让孩子自己说说哪些小朋友读的好,好在哪里,但是这个地方既要把时间给够,也不能花太多的时间。抽读完以后就可以全班齐读了,然后再我的引读下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开始分析课文。这时,板书要有目的性,要为揭示两个小节的景物变换顺序作准备,培养孩子的方位感。课堂结束前,留下一道作业:仿写句子。

这节课的气氛很好,孩子们很投入,再加上奖励他们小红花,积极思考问题的学生多了。但是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个别读的时间不够,不能保障每位孩子的正确朗读;字词的认读时间也不够,个别较弱学生不能马上流利的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的教学仍停留在形式化的表面,没有取得预计的效果,还要再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且发自内心的参与到朗读当中来。

《插秧》教学反思7

《插秧》这首诗短小而有意境。通过比喻和想像,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耕作过程,诗化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化了农民辛勤劳作的场面。但学生对插秧这一农业劳动离得比较远,因而我巧妙设计的导语,一下子掀起了全课的波澜,也使课上得异常精彩起来。

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看到插秧这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学生因有平时的训练,因而纷纷围绕主题发问:谁插秧?在哪插秧?怎么插秧?插的秧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要插秧?学生一连串的质疑张而有度,极具价值,于是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观察画面,自由读文,并鼓励学生自己去努力解决问题,学生思考的大门被打开,读文后跃跃欲试的小手随即举起。

当孩子们说出书中那句“农民在插秧”时,我顺势牵引,让学生到前边模仿农民插秧的动作。只见他们撸胳膊挽袖子,认真地扮起农民来。问其原因,方知农民在水田里插秧,不挽起袖子会弄湿衣袖的……

当看到孩子们那充满童真而又十分稚气的小脸上写满自信与愉悦时,我不知不觉地再次被课文吸引,被学生打动……

《《插秧》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