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语文教案

时间:2024-05-02 20:38:08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二首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1

教学要求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的状况,认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激发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

2、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结合句子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重点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描写的内容及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幻灯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预习

(一)老师提出要求:

1、你知道古代劳动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请读读这两首古诗吧。读的时候,要放声朗读几遍。

2、读句子,弄懂生字和“犹”“市”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不理解的地方记下来。

(二)学生按要求预习:

(三)检查预习:

1、指名学生朗诵两首古诗。

注意正音:

粟(sù)闲(xián)饿(è)

蚕(cán)归(guī)泪(lèi)

罗(luó)绮(qǐ)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农民种了许多粮食,还被饿死了;养蚕的人却穿不上好衣服。)

(四)学生质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1、古风:就是古体诗,是模仿汉魏以来古诗的,不像近体诗那样受格律的严格限制。

2、四海:古人的地理概念,认为中国的东西南北四周都被海洋包围着,所以常常用“四海”“海内”代表整个中国的疆域。“四海”在这里指所有的土地。

3、蚕妇:养蚕的妇女。

4、罗绮:罗,素色丝织品。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罗绮统称所有的丝织品,这里指用绸缎做的衣服。

二、简介《古风》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同学们学过一首古诗题目是《锄禾》吧。学生齐声背诵《锄禾》,这首古诗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诗人?(李绅,唐朝诗人。)这首《古风》也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他做过唐武宗李昂的宰相,是大诗人白居易的朋友。他的这两首诗《锄禾》和《古风》就是在当时已广泛传诵,一直流传至今的《悯农二首》。悯,在这里是同情的意思。

《古风》为中唐时代的作品。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地方势力割据,不受朝廷控制,中央政权和地方割据变本加厉地压榨和掠夺农民,广大农民陷于极其困苦的境地。当时有一些政治上较有远见,生活上又比较接近人民的诗人,对这种情况不平和忧虑。从那时起,就不断有反映农民疾苦的诗歌出现。李绅就是非常接近人民的作者。他的《古风》不仅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语言浅显通俗,易懂,易记。

三、朗读《古风》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句子的意思。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提问)

粟:就是小米。这里指稻、麦、高粱、玉米等粮种。子:子实,这里指收获的粮食。诗中“粟”与“子”意思相同。“一”和“万”都是虚数,指许多。

句意:春天播种一粒种子,到了秋天收到许多粮食。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略)

闲田:闲,选择:(有空、没使用、与正事无关)闲田,是空闲的田地。

农夫:农民。夫,旧时成年男子的通称。农夫、渔夫等。

犹,选择:(犹豫、如同、还)

句意:四海之内,已经没有空闲的田地了,可是辛勤耕种的农民还是饥饿而死。

(二)背诵全诗。

四、体会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一)提问:“农夫犹饿死”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1、“秋收万颗子”粮食获得了大丰收。

2、“四海无闲田”所有的田地都种上了粮食。

通过“万颗子”“无闲田”再现农民的辛勤劳动。种得广,收得多,理应过上比较富裕的日子。可是种田的偏偏没有粮食吃。

(二)提问:为什么农民会被饿死?

1、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要交很多地租。

2、农民还要交许多种税。

3、地主残酷地剥削农民。

4、丰收年农民还饿死了,要是遇到灾荒就更悲惨了。

5、辛勤劳动的农民没有粮食吃,不劳动的地主家倒是粮食满仓,太不合理了。

(三)提问: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作者对当时劳动者不得食的社会现实不满。

2、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四)教师小结:这首《古风》,表现出作者对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五)有感情地背诵《古风》。

五、比较每组字的音、形、义

粟,就是小米。栗,就是栗子。票,就是车票,门票的“票”。

“颗”是量词指圆形或粒状的东西,如一颗珠子,一颗心

“棵”是量词,指植物,如一棵树,一棵白菜。

闲(xián),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木”

闭(bì),半包围结构“门”字里面是“才”

“闲”是空闲的意思,如闲田。

“闭”是关上的意思,如闭口。

六、默写《古风》,然后自查,改正错别字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背诵《古风》

二、指名朗读:《蚕妇》

三、简介《蚕妇》作者及诗的时代背景

《蚕妇》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愈。张愈,字少愚,号白云先生,四川益州郫人。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考中。后来有人推荐他,朝廷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他却不接受,隐居家乡。

《蚕妇》写于北宋时期。当时封建官僚机构臃肿,统治阶级奢侈浪费,挥霍无度,加上与辽、西夏妥协求和,每年输纳大批绢帛、白银,使北宋政府的财政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为了摆脱危机,封建统治者拼命的向人民榨取赋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诗人以此为背景写了这首诗。

四、朗读《蚕妇》,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

(一)先解词,再讲诗句的意思。(提问)

1。“昨日入城市”。

昨日:昨天。入:进到的意思。

< ……此处隐藏2356个字……问题?——通过看图可以更好的理解这个词。

6、就用这个方法来猜猜“瑟瑟”什么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细小的波纹,波峰受光多呈现红色,波谷受光少呈现碧色。你们看!(演示课件——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当白居易陶醉在夕阳美景中,天色渐渐暗下来,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样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当)——多么美的夜景啊!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想想看,“可怜”不仅有可爱的意思,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怜惜之情。(你是结合第四句话读懂了“可怜”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这般美景?请你闭上眼睛用心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结合诗句畅所欲言)

(板书:江边残阳月夜美)

8、的确!这般美景怎能不让人陶醉?带着你们的想象,谁能读出它的美?

评价:(指名3—4个学生)

最后一句读得回味悠长;

他描绘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给你配上优美的音乐,想试试吗?

我听出你对这幅美景的喜爱——边读边想象画面是个好方法;

因为你能读懂,所以读出韵味来了。

9、如今诗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谓物是人非。欣赏着江边美景,我们也来当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阳美景让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诗一首……

第二课时

一、学习古诗《鸟鸣涧》。

过渡语:一轮江边的明月,让白居易流连忘返,唐代诗人王维对山中明月情有独钟并写下了《鸟鸣涧》这首诗。(板书:鸟鸣涧,请大家齐读课题)

1、“鸟鸣涧”是一个地名,为云溪风景之一。唐代诗人王维是如何描写鸟鸣涧的呢?学习了这首诗,你会有更多的了解。学习这首诗之前,我们一起来回想一下,刚才采用怎样的方法学习《暮江吟》的?(板书:读通——读懂——想象——背诵)

我们一起总结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就按照这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鸟鸣涧》,待会儿我们进行“古诗挑战赛”。

2、现在,我由你们的学习伙伴变成了这场古诗挑战赛的主持人。哪个小组做好准备了?你们选择几星题?派个代表,小组成员可以站起来相互补充。

三星题——背诵古诗《鸟鸣涧》(怎样背诵才能静——声音轻,速度慢);

四星题——说说带点词语意思;

(人闲——人寂静心闲;空——空荡荡,没有人;时鸣——不时鸣叫几声)

五星题——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喜欢哪一句——诗美,你描绘的景色也美)

(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感受?——板书:山中月夜静从哪里能体会出?)

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我们结束了今天的古诗挑战赛。我要祝贺每一位同学,你们不仅学会了《鸟鸣涧》,还掌握了一种自学古诗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学都是今天的获胜者!

二、总结拓展。

同样是歌颂明月,却可以用“美”和“静”来表达。其实古往今来,一轮明月曾让无数文人墨客不惜笔墨,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过哪些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想想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借明月思故乡。

王维以月为友,在《竹里馆》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描写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犹未尽吧。我这里位同学们推荐一些与明月有关的古诗。

李白《关山月》

苏轼《中秋月》

李商隐《霜月》

白居易《江楼月》

同学们,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搜集,美美得读一读,也试着为明月写一写诗。

六、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鸟鸣涧

山中月夜

月夜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引言:夏天,多美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来,池塘里面蜻蜓已经站在荷叶尖尖的角上。小朋友们快来读读这两首诗,感受池塘里的美丽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揭题: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二)熟读古诗。

1、老师指名汇报读。(正音,理清节奏)

2、老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

3、学生齐读古诗。

4、趣味诵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一)前两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揭示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4、认识白莲。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字典中关于偷的义项,让学生选择。

(2)小娃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莲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情景与画面,体会小娃的可爱,并带上这种成功采回白莲的兴奋心情朗读。

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活泼可爱,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二)后两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解释重点词语及诗意。

4、 认识浮萍。

5、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古诗二首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